广东美术馆、广东非物质遗产展示中心、广东文学馆“三馆合一”项目

2019年10月

项目地块:中国 广州

建筑面积:13,8500平方米

设计阶段:国际竞赛第二名

广东美术馆、广东非物质遗产展示中心、广东文学馆“三馆合一”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白鹅谭产业金融服务创新区,地块总面积约7公顷。地块内含总规绿地约20209平方米,滨江控制区域约18500平方米,可建设用地面积约32243平方米。

珠江为广州最重要的城市名片,本案地处三江交汇口,如何最大化有机利用珠江景为首要考虑因素。同时业主希望将三馆合并建设为一个彰显广东特色、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,可辐射到粤港澳大湾区,更好的服务于广东省乃至全国人民。在鹅潭路横穿用地,将场地切分为两块的情况下,如何局限较大的场地中实现以上的需求,成为本设计考虑的重点。

通过对城市道路关系、内部广场组织对比,结合白鹅谭城市设计的天际线效果,最终决定将美术馆放置在场地的西北部,文学馆放置在场地东部,而鹅潭路南侧地块则设置非物质遗产展示中心。三馆建筑高度从西向东逐渐降低,与西侧的规划高层塔楼和东侧的城市绿地过渡更为融洽。

为解决鹅潭路穿越场地带来的不利影响,将三馆围合的中心公园抬升到二层形成空中连廊,通过“立交桥”的模式串联鹅潭路两侧的步行空间。市民可以通过连廊便捷的到达滨江广场,也可以通过连廊自由组织三馆的观展路线。连廊设置了三馆合用的餐饮和文创零售功能,其余空间为开放的露天平台、架空空间,24小时开放给市民使用。

公交首末站设置在东南角的总规绿地公园地下,通过地上景观连桥和地下空间串联至江边,与江边步行空间结合。方便乘坐公交车的乘客可以直接接驳渡轮。 在建筑形体上,为减弱美术馆体量对城市道路的压迫感,对其屋顶体量进行退台处理,形成丰富和谐的天际线,同时创造更多的观景空间。造型设计上弧线和直线相结合, 刚柔并济,连廊外立面与空中平台上方采用拉网表皮,起到遮阳通风的作用。建筑形象既有现代国际文化馆的时代感,像帆一样的柔美弧线又象征广州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。

项目总体建筑面积为138000平方米,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63340平方米, 地下为两层;地上建筑面积约80500平方米;地上部分美术馆建筑面积69000平方米,非物质遗产展示中心面积27600平方米,文学馆面积18500平方米。三馆采用地下部分设施合用,地上相对独立的模式。项目用地内设置有4600平方米的公交站场,位于东南角的总规绿地公园地下。

美术馆门厅
文学馆室内
美术馆室内
长剖面示意

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