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藤忠雄的青苹果
之前在和美术馆见到这个青苹果,上面写着“永远的青春”。当时没多想,只当是哪个联名展的小设计,新鲜有趣而已。直到这次去大阪看了他的“青春”特展,才知道这苹果后的故事。
展里说,安藤六十多岁时得了癌症,十二指肠、胰脏、脾脏,这些重要的器官陆陆续续都切了。而在之前,他一直以严格控制体重,保持体能,工作起来那股精力充沛的劲头是出了名的。

可手术后,他每天能工作的时间只剩一半了。每天剩下的时间,他说自己用来看书和思考,也用来回头看看。也就是从这时候起,这个青苹果成了他的标志。最早似乎是出现在兵库县美术馆,他举着苹果跟年轻设计师们说,要守住“青春”。他还引了段19世纪美国诗人Samuel的话:“青春并非年华,而是心境;青春无关粉颊、红唇与柔膝,而在于意志的坚定、想象的特质、情感的活力,它是生命深泉的澄澈清新。青春意味着在气质上,勇气盖过怯懦,冒险精神压过安逸之念。这种特质,往往在六十岁的人身上比二十岁的年轻人更为显著。没有人只因年岁增长而衰老,我们是因放弃理想才逐渐老去。”
他说这苹果就得是青色的,带点生涩,不够成熟才好。那点“不成熟”,恰是青春里的执拗劲儿,是心里头那份没被磨掉的理想,是不管走多远都还记得为什么出发的初心。
这之后,他还做起了“儿童森林图书馆”,自己设计并捐赠到各地。十几所图书馆,捐在了日本、台北、上海,甚至远到孟加拉。每一所都要最好的景致,最足的阳光,整面墙的书架摆得满满当当。他总跟孩子们说“多看书”,保持好奇和热情,还特意让图书馆怎么舒服怎么来,孩子们坐地上、靠墙上,怎么看书都行。这何尝不是他希望把自己的“青春”播撒出去?

以前看大师,总盯着他们的作品琢磨技巧,现在才觉得,真正打动人的,是他们的人生。其实啊,安藤的“青春”,就是给我们这些在漩涡里打转的牛马们提个醒:这行里,真正能抵得过岁月、撑得起作品的,从不是一时的聪明或外界的评价,而是心里那点不肯灭的火。守住这点“不老”的劲儿,才不会在日复一日的琐碎里,把自己熬成了“老油条”,才能在这波谲云诡的时代里,做出点真正经得住考验的东西。
随笔于
2025.7
